点击在新窗口观看 预订这条线路
m88.com,名称: 中原古都線河南開封旅遊攻略王朝街道之旅
报价: 1300元/人







D1:郑州/洛阳
郑州接团乘旅游巴士赴洛阳(约2.5个小时路程),晚餐后入住酒店。           (晚餐)        晚宿洛阳牡丹大酒店


D2洛阳
早餐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之一的龙门石窟(120)(约2.5个小时)之后参观三国时期埋葬被誉为“武圣人和财神”关羽头颅的墓葬关林(40)(约1个小时),参观洛阳三彩(40分钟时间),中餐后游览中国第一官府建寺院—白马寺(50)(约1个小时),后游览洛阳博物馆(约1.5个小时),晚餐自费品尝国宴洛阳老字号“真不同”水席。晚餐后入住酒店。  (早中餐)    晚宿洛阳牡丹大酒店

 
D3洛阳/郑州
早餐后洛阳市内自由活动,中餐后乘旅游巴士赴武术故乡登封(约1.5小时),抵达后游览佛教祖庭,中国禅宗的发源地–少林寺、中国最大的古塔群–塔林、少林武术表演(100)(约2个小时),参观河南玉器店(40分钟时间)。 (三餐) 晚宿郑州中州皇冠假日酒店


D4郑州/开封
早餐后乘旅游巴士赴七朝古都、北方水城开封 (约1个小时),抵达后游览北宋皇家寺院–相国寺(30)(约1个小时),后游览北宋开封第一塔—铁塔(30)(约1个小时),中餐可自费品尝开封第一楼灌汤包子宴,后游览开封博物馆,车览宋都御街观宋代建筑群,忠奸、清浊之鉴别处 -潘杨湖,大梁门,(乘旅游巴士游览或者专门游览30分钟)。品尝河南特产(40分钟时间)。后乘旅游巴士赴郑州(约1个小时)。晚餐后入住酒店。   (早中餐) 晚宿郑州中州皇冠假日酒店


D5郑州
早餐后自由活动或者送团.结束愉快的河南之旅。







1.交通:33座空调旅游车(此种车型以接待外宾为主);
2.餐饮:50元/人.天,6正餐,正餐十人一桌(八菜一汤、主食不限)
3.住宿:四星级酒店(空调、电视、独卫)
4.门票:景点首道大门票;
5.导游:全程优秀日语导游服务;本社导游全为国家旅游局颁发导游证有经验导游;服务标准,程序规范。
m88,
m88,河南民俗风情.特产.特色小吃:
1.河南三怪:有凳子不座蹲着,有酒不喝吆喝着,有衣服不穿披着.
2.河南特色名吃:河南郑州萧记三鲜烩面,开封第一楼的灌汤小笼包子,洛阳真不同的水席.
3.河南特产:新郑的大枣 枣片  开封的花生糕,包公豆.少林寺素饼等
4.河南的工艺制品:洛阳的唐三彩   南阳独山玉   河南禹州的钧瓷   开封的汴绣  朱仙镇的木板年画
5.河南重要的节日:4.15—5.15洛阳的牡丹花会     10.18—11.18开封的菊展    10月份的世界少林武术节    
6.河南属于半干旱气侯,空气比较干燥要多喝开水特别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河南最高气温零下 5度左右,最高温度5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37度左右.
河南旅游资源简介
    置身东方文化氛围感受中国古今沧桑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河南省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到河南旅游,就是去探访源远流长的东方古国文明。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期,文明的曙光就已在河南升起,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八千多年前的文字契刻符号和乐器等都足以震烁古今。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原腹地,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从元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到公元11世纪的金代这3500多年间,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使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在河南16万7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筑起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
    以省会郑州为代表的一批现代都市的崛起和以刘庄、南街、小冀为代表的一批小康村的出现,典型地反映了现代中国内陆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进步。除了郑州之外,河南著名的旅游城市还有中国七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以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商丘、浚县等。最著名的人文景观是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和开封宋城;自然景观当数中岳嵩山和黄河。以这些著名的城市和景观为主而代表河南旅游精华的组合,就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
    河南省旅游业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迅速发展起来,在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接待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促销友谊和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通过旅游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就能共同促进发展。
    河南省有九千多万人民,素以”热情好客,民风纯朴”而著称,他们期待着更多的旅游者到河南旅游观光,交友坐客!
copyright©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